新華網 正文
真理之光——茍壩馬燈的故事
2019-07-15 16:06: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貴陽7月15日電? 題:真理之光——茍壩馬燈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黃可欣、李驚亞、張瑞杰

  茍壩,是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楓香鎮(zhèn)。這里,有一座紅軍馬燈陳列館。其中的一盞馬燈,有著特殊意義。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2)長征路上,那一盞盞馬燈

  毛澤東同志在茍壩會議期間用過的馬燈的復制品(7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1935年2月下旬,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再占遵義。3月10日凌晨,中革軍委接到紅一軍團林彪等的急電,請求攻打打鼓新場(今貴州金沙縣城)守敵。打鼓新場距茍壩百余里,堡壘堅固,易守難攻。

  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的《紅軍長征史》記載,就是否攻打打鼓新場的問題,中央負責人在茍壩進行討論。與會多數人主張打,毛澤東在全面分析敵情后,堅決主張不能打。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長征行》中,詳細記述茍壩會議:會開了整整一天,爭論很激烈,只有毛澤東一人不同意打,反復強調不能打固守之敵,不能“啃硬的”,應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最后,主持會議的張聞天搞民主表決,決定由周恩來起草進攻打鼓新場的命令,11日晨下達。

  “周恩來回到住處到深夜寫好作戰(zhàn)命令,剛準備休息,毛澤東提著馬燈來了,要周恩來晚一點下達命令,還是再商量商量。”石仲泉寫道。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1)長征路上,那一盞盞馬燈

  這是在茍壩會議陳列館拍攝的毛澤東身披外套、提著馬燈疾步行走的雕塑(7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周恩來在《黨的歷史教訓》中回憶:“別人一致通過要打……但毛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里提馬燈又到我那里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fā),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

  后來得知,蔣介石已令重兵馳援打鼓新場,紅軍如是真去硬攻,必將陷入重圍。

  《紅軍長征史》記載,毛澤東就在茍壩提出,今后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由那么多人指揮,否則會貽誤戰(zhàn)機。1935年3月12日,根據毛澤東、張聞天等提議,特在中央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新“三人團”,即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全權指揮軍事。

  黨史專家評價茍壩會議在紅軍長征中的意義:一是撤銷了進攻打鼓新場計劃,使紅軍免遭重大挫折;二是鞏固了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地位,進一步確立了在紅軍中的指揮地位;三是明確了毛澤東在紅軍的職權,為實現他早已謀劃的“把滇軍調出來”、西出云南渡過金沙江入川的戰(zhàn)略計劃奠定了思想、組織基礎。

  “茍壩會議是我們黨探索科學民主集中制的過程,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弊窳x市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張黔生說,一般都認為“少數服從多數”,但有時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茍壩會議說明,共產黨員要講大局、有擔當,要發(fā)揚黨內民主,發(fā)出真實、理性的聲音,最終作出符合實際的科學決策。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guī)定,黨組織討論決定問題,必須執(zhí)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重要問題,要進行表決。對于少數人的不同意見,應當認真考慮。《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也對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fā)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等提出了要求,包括“注意聽取不同意見,正確對待少數人意見”。

  茍壩會議陳列館講解員楊秀告訴記者,去年前來參觀者超過180萬人次。人們把當年毛主席深夜提著馬燈去周恩來住處走過的田埂路稱為“毛澤東小道”。

  新聞鏈接:

  偉大轉折是怎樣發(fā)生的——重回遵義會議現場

  為百姓著想,烏江邊的竹子見證

  信仰的力量:從于都河到赤水河

  長征路上,那一盞盞馬燈

  把生留給百姓——重訪百名紅軍跳崖犧牲地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真理之光——茍壩馬燈的故事-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75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