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疫,沒能親近你
相約,歸來再款待
這個冬天春城人與紅嘴鷗不一樣的故事
3月3日,一位市民在昆明草海大壩投喂紅嘴鷗。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2月2日,昆明草海大壩綜合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投放鷗糧。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疫情期間,景區(qū)公園關(guān)閉,但春城人仍掛念這些老朋友。不僅有專人投喂,許多市民,甚至外地網(wǎng)友,在線下單給紅嘴鷗點“外賣”……
1985年冬天第一次大規(guī)模造訪,紅嘴鷗便與春城結(jié)下了不解情緣。年來,春城人一直悉心守護著它們。只要有紅嘴鷗在,昆明冬天就是暖的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讓許多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野生動物受到牽連——比如,從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飛來春城昆明過冬的數(shù)萬只紅嘴鷗。1月27日一大早,紅嘴鷗和往常一樣,成群結(jié)隊飛往滇池草海大壩、海埂大壩、翠湖公園……等待人們的投喂。
但眼前的景象,或許讓小家伙們發(fā)懵:以往人山人海的“老地方”,居然空無一人。正當(dāng)它們“左顧右盼”時,景區(qū)工作人員正扛著一袋袋鷗糧趕來。
盡管疫情期間景區(qū)公園關(guān)閉,不能與紅嘴鷗相見,但春城人仍掛念這些老朋友。許多市民背來一袋袋鷗糧,請工作人員代喂。
在投喂點恢復(fù)開放之后,被疫情阻擋在家的市民,甚至千里之外的熱心網(wǎng)友,還委托快遞小哥,給這些小家伙們送上一份份鷗糧“外賣”。
自1985年冬天第一次大規(guī)模造訪春城以來,紅嘴鷗便與昆明人結(jié)下了不解情緣。這場疫情非但沒讓人鷗疏遠,反而讓彼此更加親密,不離不棄。
紅嘴鷗疫情期間不斷糧
近兩個月來,張強干了一份令昆明人艷羨的工作——喂鷗。
25歲的張強,是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qū)草海大壩的保安。作為紅嘴鷗在昆明的主要棲息地之一,草海大壩為防止人員過度聚集,從1月27日起暫停開放。從此之后,不讓在此棲息的紅嘴鷗挨餓,便成了張強最重要的任務(wù)。
和市民游客拿著小包鷗糧投喂不同,張強的喂鷗方式十分“硬核”。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4點,他和同事先把300斤鷗糧扛到大壩上,然后拖著麻袋,把鷗糧均勻地鋪到地上。
空曠的大壩上,成千上萬只紅嘴鷗圍在張強身邊,上下翻飛搶食鷗糧,場面十分壯觀。“我在大壩工作兩年多,這樣的場面還是第一次經(jīng)歷。”他說。
張強第一次“硬核”喂食時,紅嘴鷗還有點兒不適應(yīng)。后來,幾只膽子大的先試著飛下來吃,確認沒有危險后,其它紅嘴鷗才爭先恐后地撲過來。
幾天下來,紅嘴鷗完全習(xí)慣了這樣的喂養(yǎng)方式?!霸缟衔覀冞€沒到,它們就在大壩上等著了?!睆垙娬f,有些紅嘴鷗甚至?xí)诶t糧的面包車后面飛,“它們聰明得很,知道車里有吃的?!?/p>
在喂食時,有的紅嘴鷗還會調(diào)皮地站到張強頭上,等著他親手把鷗糧喂到嘴里。
張強的這份兒美差,讓其他同事十分羨慕。有的同事原本在其他崗位,特意來找張強商量,希望能替他去喂一次。
在草海大壩封閉的一個多月里,最讓張強感動的,是許多專程來給紅嘴鷗送食物的市民。
“很多人惦記著紅嘴鷗,怕它們餓瘦了?!睆垙娬f,有的市民一次就送來幾百斤鷗糧。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3日,草海大壩再次開放。當(dāng)天,大約1.6萬人前來看鷗喂鷗。
市民游客再次“接管”投喂任務(wù)后,張強就回到了本職崗位,繼續(xù)負責(zé)維持大壩上的秩序。
張強不善言辭,但對紅嘴鷗卻格外熱情,對傷害它們的人也毫不手軟。這個冬天,他在大壩上制止了20多起游客傷害紅嘴鷗事件。
“有的游客第一次看見紅嘴鷗很激動,想抓住它們拍照?!睆垙姴恢挂淮斡龅竭@種情況,處理起來已經(jīng)很有經(jīng)驗,“第一時間視頻取證,然后馬上報告森林公安,請他們依法處理?!?/p>
3月底,養(yǎng)得膘肥體壯的紅嘴鷗,開始陸續(xù)離開昆明,飛往遙遠北方繁衍后代。“還是喜歡有它們在的日子。”張強說這話時,眼神里滿是不舍。
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鷗糞
許多賞鷗人曾有過這樣的恐懼:成群的紅嘴鷗在頭頂上飛舞,生怕一不小心,成為被鷗糞砸中的“幸運兒”。
但對47歲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李剛來說,鷗糞砸到衣服上,甚至砸到頭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每天,他和同事不僅要清掃草海大壩上的垃圾,還要當(dāng)紅嘴鷗的“鏟屎官”——負責(zé)清洗落在地面上的鷗糞。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紅嘴鷗來昆明越冬的日子,也是李剛和同事最忙碌的時間。早上6點,他所在的云南京環(huán)海潔公司,就要派出幾十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先清掃大壩地面,然后清洗護欄、垃圾桶、雕塑等,把上面的糞便、污漬擦干凈。
“到了8點鐘,游客陸續(xù)來了,看到的是一個干凈整潔的賞鷗環(huán)境。”李剛說,在所有清潔工作中,清掃鷗糞最辛苦。
白天,鷗糞被太陽曬得又干又硬,普通掃把根本掃不動,只能等到夜里游客離開后,用高壓水槍一點點地沖刷。
草海大壩受疫情影響對外關(guān)閉后,李剛的“鏟屎”任務(wù)反而更重了——沒有游客,長達2.5公里的大壩,迅速被成千上萬只紅嘴鷗占領(lǐng)。
它們每天在大壩上散步、休息、吃鷗糧,地面上留下了大量糞便。
“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鷗糞,白茫茫一片?!崩顒傤H為無奈地說,以前鷗糞不多,一個禮拜用高壓水槍清洗兩次就行。疫情期間每天都要沖洗,經(jīng)常忙到夜里十一二點。
除了幫紅嘴鷗“鏟屎”,李剛還承擔(dān)了很多消殺任務(wù)。因為會開車,每天都要駕駛環(huán)衛(wèi)車,到轄區(qū)各家單位收廢棄口罩。
連續(xù)高強度作業(yè),李剛看上去十分疲憊,但說到替紅嘴鷗“鏟屎”,語氣一下子變得溫柔。
“我從小生活在滇池邊,對紅嘴鷗感情很深?!崩顒傉f,前幾年開旅游大巴時,外省游客一上車就問,“草海大壩在哪里?我們要去看紅嘴鷗”。
“紅嘴鷗是我們昆明的城市名片,我們要保護好這張名片,把它越擦越亮?!彼f。
“鷗糧比我們自己吃的還貴”
79歲的退休老人張恒禮,在新聞里看到今年有專人投喂紅嘴鷗,坦言心里踏實了許多。
“今年的疫情,讓我想起了2005年的禽流感。”老人說。
自1985年紅嘴鷗第一次造訪昆明以來,張恒禮、王鑒沔夫婦,經(jīng)常帶著饅頭去喂食。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張恒禮還經(jīng)常給紅嘴鷗拍照。
2005年冬天,禽流感暴發(fā),很多人不敢去喂。一個下雨天,天氣異常寒冷,張恒禮在翠湖公園看到紅嘴鷗沒人投喂,小家伙們縮成一團,十分可憐。“我當(dāng)時就急了,趕快回去叫上老伴來喂它們?!崩先嘶貞浾f。
喂完帶去的饅頭,根本填不飽這么多紅嘴鷗的肚子,老兩口更著急了。
不久,張恒禮從一位朋友處聽說,昆明市鳥類協(xié)會在圓通山上有個鷗糧廠,只要加入?yún)f(xié)會就可以免費領(lǐng)取鷗糧。朋友還專門叮囑他,喂鷗是志愿的,沒工資。
“我心想,只要能讓紅嘴鷗吃飽,還要啥工資?”張恒禮說。
當(dāng)時,夫妻倆剛退休不久,身體還十分硬朗。于是,兩人便加入了協(xié)會成為志愿者。
那段時間,每天天還沒亮,老兩口便趕去圓通山領(lǐng)鷗糧,然后兵分兩路,張恒禮騎摩托車,王鑒沔坐公交車,各帶兩袋鷗糧,趕往草海大壩。
“我們家在北市區(qū),坐車到草海大壩要一個多小時。提著那么重的兩大袋鷗糧,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王鑒沔回憶說。
此后,只要紅嘴鷗來到昆明,老兩口基本每天都要去投喂。越是遇到刮風(fēng)下雨,去得越勤。
“下雨天喂鷗的人少,更要去啦!”王鑒沔說,為了加快速度,兩人都用雙手投喂,也就沒法打傘了,“整個大壩上經(jīng)常只有我們兩人,等喂完紅嘴鷗,我們也淋成了落湯雞。”
不光喂鷗,老人還救助受傷的紅嘴鷗。有一次,張恒禮看到一只紅嘴鷗的腳,被漁線纏住。心急如焚的老漢,馬上從壩上沖下去解開漁線。
救出紅嘴鷗后,張恒禮才發(fā)現(xiàn)大壩太陡,自己已經(jīng)爬不上去了。幸好旁邊有幾位熱心的游客,一起用力才把他拉上來。
再后來,當(dāng)?shù)亓謽I(yè)部門開始牽頭管理紅嘴鷗,張恒禮夫婦才結(jié)束“專職”喂鷗的使命?,F(xiàn)在,老兩口還在參與給紅嘴鷗戴環(huán)志、統(tǒng)計數(shù)量等工作。
在老兩口的影響下,家人都喜歡上了這些小家伙。前幾天,得知紅嘴鷗要陸續(xù)離開昆明,女兒在網(wǎng)上買了幾大袋貓糧拿去喂食。
王鑒沔笑著說,平時都是喂些饅頭、面包,這個貓糧是牛肉、魚肉、骨粉做的,150元一袋,“比我自己吃的還貴,紅嘴鷗回家要飛很長的路,得吃些有營養(yǎng)的?!?/p>
“你不要覺得它們只是小鳥,其實非常有靈性?!痹啻尉戎軅t嘴鷗的王鑒沔說,“每次放飛傷愈的紅嘴鷗,它們總會依依不舍地回頭看我?!?/p>
棲息地至今不許放鞭炮
80歲的云南大學(xué)退休教授王紫江,是云南最早研究紅嘴鷗的學(xué)者之一。
“有昆明人的悉心守護,紅嘴鷗不太會受到疫情影響。”老教授篤定地說。
回憶起與紅嘴鷗的初次相見,王紫江記憶猶新。1985年冬天,正在省外開會的王紫江,聽說有一群陌生的水鳥飛到昆明城區(qū),一直研究鳥類的他,急匆匆趕了回來。
“紅嘴鷗第一次進城時還很膽小,不敢靠近人類,但昆明市民對紅嘴鷗非常熱情,把自己吃的油條、饅頭拿來喂。”王紫江回憶說,初次相遇,昆明人就讓這群“陌生來客”,感受到了滿滿的愛。
自此之后,王紫江便開始潛心研究紅嘴鷗。為了解紅嘴鷗的種群結(jié)構(gòu)、生活習(xí)性等,他追隨紅嘴鷗的遷徙軌跡,最遠到達過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畔。
紅嘴鷗每年如期而至,數(shù)量也逐年遞增。但在1992年,紅嘴鷗在昆明城區(qū)僅逗留54天便匆匆離去,這讓當(dāng)時擔(dān)任昆明鳥類協(xié)會理事長的王紫江心急如焚。
紅嘴鷗不辭而別,成為昆明人的“心病”。昆明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千方百計把紅嘴鷗留下來。
為了探明紅嘴鷗匆匆離城的原因,王紫江和其他幾位專家乘坐快艇,進入滇池腹地探察。因為風(fēng)浪太大,整船人翻落水中,王紫江差點喪命。
老人回憶說:“當(dāng)時我以為自己活不成了?!?/p>
翻船事故沒有讓王紫江停下追問的腳步。他帶隊考察得知,這一年紅嘴鷗提前離城,除了氣候干旱等原因外,也和保護重視不夠,紅嘴鷗覓不到食物有關(guān)。
在王紫江的帶領(lǐng)下,科研人員摸清了紅嘴鷗的食性,決定在云南大學(xué)校內(nèi)面包房,生產(chǎn)紅嘴鷗專用飼料,并在翠湖、南大橋等地投喂。紅嘴鷗最終被留住了,而且數(shù)量越來越多。
2005年,昆明市出臺文件,準備解除禁放爆竹令,王紫江馬上和多位專家聯(lián)名給市委、市政府寫信,請求否決這一決定。
“紅嘴鷗的聽覺比人敏銳100倍,燃放鞭炮會直接影響紅嘴鷗的棲息?!闭捎谕踝辖膿?jù)理力爭,時至今日,昆明市仍禁止在紅嘴鷗棲息地燃放煙花爆竹。
因為年事已高,王紫江漸漸淡出紅嘴鷗研究保護的一線。他培養(yǎng)的一大批科研人員,已經(jīng)接過他的衣缽。
“紅嘴鷗給昆明帶來了生氣。有它們在,冬天也是暖的。”王紫江說,像昆明這樣,幾十年來人與紅嘴鷗和諧相處,全世界都很少見。
萬人在線圍觀“云喂鷗”
昆明人與紅嘴鷗的感人故事遠不止這些。每天寫日記,記錄紅嘴鷗活動的退休工人劉震,熱心于紅嘴鷗科普宣傳的中學(xué)老師楊明,雙眼失明仍堅持在大觀樓拍紅嘴鷗的無名老人……
在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園內(nèi),有一尊老人與紅嘴鷗的銅鑄塑像格外引人矚目:老人倚石而坐,深情注視著紅嘴鷗,幾只小鷗圍在他身旁扇動翅膀,好像是在回應(yīng)老人的關(guān)愛。
塑像中的老人名叫吳慶恒。老人在世時,每到冬天,他幾乎每天都會從城郊步行10多公里,到翠湖邊投喂紅嘴鷗。每月300多元的退休工資,一半以上都拿來給紅嘴鷗買食物,而自己卻連公交車都舍不得坐。
“海鷗老人”吳慶恒已去世20多年,他和紅嘴鷗的感人故事,寫入了小學(xué)語文課本。他對紅嘴鷗的呵護關(guān)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傳承。
在草海大壩、翠湖公園、海埂大壩等恢復(fù)開放之后,仍有不少市民,甚至千里之外的熱心網(wǎng)友,因為疫情阻攔,遺憾未能在紅嘴鷗即將返回北方前,親自去投喂。
于是,昆明不少快遞小哥,收到了許多“云喂鷗”的訂單。不少人在線下單,委托快遞小哥購買鷗糧“外賣”并幫助投喂。
還有一位外賣小哥開了“云喂鷗”直播,現(xiàn)場接單,在大壩上直播買鷗糧投喂……一度吸引了一萬多人觀看。
依依不舍的心情,還寫在一張張訂單的備注信息和一條條留言里:“人在上海,這單外賣是給我鷗兄點的”“希望明年能夠自己來喂,辛苦了”“下次回來,一定好好款待你”……(記者龐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