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25日電 題:光通信開拓者楊恩澤:恩濟天下 師澤百年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 張宇琪 宋瑞 黃江林
在天津大學一間教學辦公室里,光纖通信相關(guān)的中英文書籍仍擺放得整整齊齊,但學生們卻再也看不到那位期頤之年仍在科學前沿攀登的老教授。
在幾千公里外廣東省饒平縣一所小學里,捐助落成的科學樓配上了新教學設備,校園里書聲瑯瑯依舊,但孩子們卻再也看不到為他們插上科學翅膀的老爺爺。
作為我國光通信領(lǐng)域開拓者,楊恩澤這一生,科研教學孜孜不倦,桃李芬芳,捐資助學源源不斷,澤被桑梓。
科研攀登 追逐學科發(fā)展浪潮
10月20日,是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恩澤教授的百歲壽辰,兒子楊石像往年一樣準備了蛋糕和鮮花,可是,壽星卻不在了。
10月9日,楊恩澤先生與世長辭,走完他樸實而又不平凡的百歲人生。
楊石曾和父親約好,在實驗室里過百歲壽辰,和奮斗一生的實驗室道別,去享受沒有工作的生活?!耙苍S你太愛你的實驗室,這一次你沒守約,而是去了天堂,繼續(xù)你鐘愛的事業(yè)?!睏钍瘜懴逻@樣一段話。
楊恩澤退休后,仍繼續(xù)留在天津大學,做實驗,搞科研,堅守教學科研一線。近年他仍配合課題組研究人工智能。
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成山說,“楊先生對科研大趨勢的把握有自己獨特的眼光?!痹谌斯ぶ悄芨拍钗椿鹬畷r,楊恩澤找到他,提議他向?qū)W校建議大力建設人工智能學院?!爱敃r這想法很超前,結(jié)果轉(zhuǎn)年AlphaGo人工智能機器人就引發(fā)了全世界關(guān)注。”
對于楊恩澤來說,科學研究是生活的日常,也是生活的樂趣。去世前幾日,他依舊如同過往數(shù)十載一般,于清晨薄霧中踏上去辦公室的路。
楊石念及父親年事已高,曾想將父親留在深圳家中贍養(yǎng),可無奈的是,“父親在家中總愛打瞌睡,提不起精氣神?!睏钍f,最后還是讓父親回到他熱愛的學校,那里,才是他的歸屬地。
聽聞楊恩澤老先生逝去的消息,學生們皆感念先生的諄諄教導。天津大學2011級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張艷回憶說:“先生經(jīng)常逢人便問問題,科研也常追求‘新潮’。先生曾讓我教他使用最新版的Matlab軟件,新興的編程語言先生不但要學,而且編輯器也一定用最新的版本?!?/p>
篳路藍縷 創(chuàng)國內(nèi)光通信先河
在國內(nèi)光通信技術(shù)領(lǐng)域,楊恩澤是元老級的科學家。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主持研制的“武昌-漢口市話中繼光纜通信實用化系統(tǒng)”,是我國第一條通過國家鑒定及驗收的實用化光通信線路,推動多地在短時間內(nèi)建立起光通信系統(tǒng),促進了我國光通信事業(yè)的大發(fā)展。
這條線路的建設又稱為“八二工程”。在楊恩澤的追思會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向軍回憶起了那時的故事。
“1978年提出建設這條線路,楊教授被任命為總工程師。當時光通信在國際上才剛起步,國內(nèi)更是一片空白。為了線路的建設,他嘔心瀝血。武漢的夏天非常熱,他整個夏天‘宅’在平房里悶頭做實驗。驕陽下的線路安裝現(xiàn)場,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毕蜍娬f。線路過長江,是楊恩澤帶著同事在長江大橋上一手接一手遞過去的。
楊恩澤生前接受采訪時說,曾在光纖焊接上遇到難關(guān),按要求焊接點的衰耗指標應達到3分貝,可當時很難做到。他找到電纜廠,一同研究方案?!盀榻鉀Q這一問題,大家整整爭論了3天,可見難度之大?!?/p>
楊恩澤撲身于科研的初心,還要追溯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37年楊恩澤考入武漢大學,在戰(zhàn)爭炮火中開始了大學生活。他生前回憶,隨學校西遷四川樂山時,一路上敵機轟炸緊追不舍,還常常遇到東北借讀的同學,他們總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家園被毀,同胞死難,何以救國?
“弱國無生存,亡國奴更是悲慘,那時我的思想起伏很大,深感學生應努力讀書,科學報國,振興國力。”楊恩澤生前接受采訪時說。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楊恩澤在生命的盡頭仍行走在科學報國的路上,不曾停歇。在天津大學這些年,他主持并完成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攻關(guān)項目及科研課題,在一級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十余篇論文……
俏不爭春 淡泊名利的純粹人生
楊恩澤去世后,楊石回家收拾父親衣物,發(fā)現(xiàn)整個柜子里幾乎沒有一件好衣服,襯衣領(lǐng)子都磨損得很厲害。
楊石說:“衣服、褲子若是穿破了父親就自己補補。大到鐘表儀器、小到切菜刀具,他自己手工維修?!睏疃鳚稍谔旖蜃〉氖?0世紀50年代的房子,70年代上海親戚送的兩張床和兩個沙發(fā),至今仍陳列在家中。
樂觀淡泊,不逐名利。在懷念楊恩澤時,有人談起“八二工程”,“研制人員都獲得國家獎勵他卻絲毫不爭功,仍然默默地繼續(xù)做研究工作。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2005年,楊恩澤將積攢下來的30萬元積蓄全部捐給他的家鄉(xiāng)廣東省饒平縣,幫助該縣所城鎮(zhèn)中心小學建一座科學樓。他還承諾在未來20年中每年拿出1萬元(從2008年起增加到每年2萬),資助并獎勵生活困難、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
天津大學原校長、世界工程組織聯(lián)合會主席龔克在楊恩澤的追思會上送來吊唁詞,“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不求名不圖利,一輩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輩子與人為善,一輩子有益于社會,有益于青年。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先生做到了這一切。”
在天津大學26教學樓外,一棵參天的蒼松矗立于此,根深深扎在地里,氣骨錚錚,澤蔭學子。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