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丹白褲瑤續(xù)寫新時代新故事
“直過”民族掀起山鄉(xiāng)巨變
圖片說明:
圖①:在“千家瑤寨·萬戶瑤鄉(xiāng)”八圩瑤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黎治明(右)一家走出家門。
新華社記者 周 華攝
圖②:白褲瑤婦女在繪制粘膏畫。
圖③:八圩瑤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攝
圖④:白褲瑤群眾表演“勤澤格拉”。
圖⑤:紅水河南丹段。
新華社記者 周 華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南丹縣委宣傳部供圖)
紅水河自西向東,在廣西中部穿行,沿途奇峰異谷,層巒疊嶂,是廣西山水中最為壯觀的地方,南丹縣是其中的一站。今天,“中國白褲瑤之鄉(xiāng)”讓這座山城蜚聲世界。
翻開南丹地圖會發(fā)現(xiàn),從南丹縣城向東伸出一對牛角,朝東北的角尖上掛著里湖瑤族鄉(xiāng),朝東南的角尖上掛著八圩瑤族鄉(xiāng)。這是南丹白褲瑤的主要聚居地,地處云貴高原西南邊緣一帶的大石山區(qū)。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tài)直接跨入現(xiàn)代社會生活形態(tài)的“直過”民族。
莽莽深山,曾是白褲瑤的“面紗”,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文化,卻也是道天然屏障,阻滯了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白褲瑤人的生存環(huán)境要改善、落后現(xiàn)狀要改變、文明進程要提速、民族文化要傳承,一場山鄉(xiāng)巨變正在這里上演。
曾經(jīng)“月來月當燈”
如今新房高又寬
雞,是“90后”何正兵微信朋友圈里的絕對主角。這些在瑤鄉(xiāng)山里吃蟲啄草、滿坡游走的雞,有一個專屬名字“瑤山雞”,是廣西四大名雞之一。
2012年,何正兵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禽畜養(yǎng)殖公司干過技術員、管理員、市場開發(fā)員,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后,他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2019年,何正兵與合伙人共同創(chuàng)立南丹縣遠強農(nóng)牧科技有限公司,帶動46戶村民一同開展瑤山雞養(yǎng)殖。由公司提供雞苗、飼料、技術,農(nóng)戶負責養(yǎng)殖,出欄時,公司按每只4元的價格收購。從去年12月至今,已有20多萬只瑤山雞銷往重慶、貴州、湖南等地。
“要脫貧致富就得有產(chǎn)業(yè)。”里湖鄉(xiāng)鄉(xiāng)長陸朝金介紹,目前,里湖鄉(xiāng)的瑤山雞、黑豬養(yǎng)殖等均采取“公司+農(nóng)戶+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公司承擔風險,解決百姓的后顧之憂。
正是染布的季節(jié),里湖鄉(xiāng)懷里村村頭,一名白褲瑤婦女站在樹旁,小心地用刀從樹干上取下一種黏稠的黃色漿汁。這是只在南丹瑤寨才能見到的粘膏樹,被白褲瑤人視為母親樹,樹汁可用來染布。白褲瑤服飾是彰顯他們民族身份認同的最顯著特征,做一套這樣的衣服共有幾十道工序,白褲瑤婦女前后需花費1年的時間。過去,她們用雙手給家人制造溫暖,如今,還能為家庭帶來更多的財富。
8歲起,八圩鄉(xiāng)瑤寨村大寨一屯村民黎鳳珍即跟隨祖母和母親學習制作瑤族服飾的技藝。成年后,她曾外出打工,艱辛勞累,收入?yún)s不高。黎鳳珍決定回鄉(xiāng)做自己最擅長的事。2005年,她在自家建立了瑤族服飾制作布料浸染作坊,她染出的布料顏色均勻,久不褪色,來找她的人越來越多,染缸也從3個擴展到10個。2016年,黎鳳珍家建起了又高又寬的新房,還在二樓布置了一個白褲瑤服飾展示廳。“過去誰敢想?。 崩桫P珍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白褲瑤村寨里很多茅草屋,有些四壁破爛,“風來風掃地,月來月當燈”。
她開始帶領身邊的白褲瑤婦女一同致富。2018年,黎鳳珍的作坊成為扶貧車間,婦女領取布料回家加工,由她負責統(tǒng)一銷售?!扒诳斓膵D女1個月可以掙到2500元,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干農(nóng)活?!崩桫P珍說,一套白褲瑤便裝售價2000元左右,盛裝可達1萬元以上。去年,黎鳳珍銷售了價值20多萬元的白褲瑤服飾,被認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南丹毗鄰貴州荔波,白褲瑤文化將它們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兩地結成跨省縣域旅游聯(lián)盟,共建“世界白褲瑤鄉(xiāng)文化旅游景區(qū)”。“千家瑤寨·萬戶瑤鄉(xiāng)”是南丹易地扶貧搬遷和旅游開發(fā)項目,有里湖王尚、八圩社區(qū)、八圩瑤寨3個安置點,共安置扶貧移民1.35萬人。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白褲瑤文化旅游,2019年10月,南丹出臺了《“千家瑤寨·萬戶瑤鄉(xiāng)”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移風易俗促文興旅實施方案》,開展穿瑤服、講瑤話、唱瑤歌、跳瑤舞、育瑤藝等十大行動,引導安置區(qū)白褲瑤群眾自主創(chuàng)業(yè),并投入1000多萬元在里湖安置點建設白褲瑤銅鼓、陀螺、服飾等民族工藝作坊(扶貧車間)。
這一年,黎鳳珍的大女兒黎秋億在里湖安置點里設立朵努手繡坊,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婦聯(lián)授牌的“金繡球”居家靈活就業(yè)示范基地,帶動了當?shù)?00多戶瑤族婦女在家就業(yè)。
截至目前,里湖、八圩兩鄉(xiāng)僅余155戶、878人尚未脫貧,預計都將在今年如期脫貧。
曾經(jīng)靠刻竹記事
如今榜上有名
1982年,里湖瑤族鄉(xiāng)王尚小學校長覃玉先的第一份工作在瑤里村最偏遠的一所小學,到鄉(xiāng)里買米,要走五六個小時的山路背回去。“到那兒的第一頓晚飯是在大隊書記家吃的,為了招待我,他專門殺了只雞,這頓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8年過去了,覃玉先始終難忘大隊書記對他這個“教書先生”的尊重。在那里的幾年,為了更好地與白褲瑤人交流,覃玉先學會了說瑤話。這段經(jīng)歷在覃玉先心里埋下了對教育的執(zhí)著,也讓他和白褲瑤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
和白褲瑤群眾交往愈深,覃玉先愈發(fā)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吨袊贁?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的數(shù)據(jù)顯示,上世紀50年代以前,整個白褲瑤社會僅有不到10人受過基礎教育,99%的白褲瑤是文盲,民間借貸等均以刻竹記事或刻木記事?!叭嗣窆缁睍r期,因為沒有文化,一些生產(chǎn)隊只好用玉米記工分。
通過調查走訪,覃玉先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沒有文化仍舊是致貧的重要原因?!坝行┴毨敉獬鰟展?,卻因語言溝通有困難,在廣東的廠子里待不下去,無奈只得回家種田。人均不到1畝地,一年收入幾百元,怎能不貧困?”覃玉先心痛?!拔覀儧]法再給這些孩子的父輩們更多學習機會,但是,孩子一定要一個不少的到學校來!只有通過教育,才能讓他們真正地脫貧?!?/p>
今年“六一”,學校舉辦慶?;顒?,擔任普通話小解說員的是七八歲的白褲瑤孩子們,字正腔圓、落落大方,誰能想到,不久前他們還散居在大山深處,只會說瑤話。
王尚小學是一所以白褲瑤貧困學生為主的寄宿制小學,每名學生每學期的食宿費用約1000元,各級政府補助610元,剩余部分學生還是負擔不起怎么辦?學校成立“愛心橋”組織,接受社會力量的資助。覃玉先的案頭放著一沓困難學生信息表,最上面的一份是一位特困生,接受資助的金額為一學期500元,由資助者直接打進學生的賬戶,班主任代為監(jiān)管?!坝辛诉@500元,孩子就能渡過難關,讀書夢就能延續(xù)下去?!?020年第一學期,王尚小學的老師們收集了84份這樣的信息表,在愛心人士和困難學生之間搭起橋梁,保證不讓一名學生因經(jīng)濟原因輟學。
作為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xiāng)”易地扶貧搬遷和旅游開發(fā)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王尚小學投資7738萬元建成,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南丹縣硬件設施最好的小學。
8月10日,南丹縣中考放榜了,里湖中學有4名學生獲得“A+”,白褲瑤學生就有2名,其中,陸建孝在全縣排名第46。這一天,許多白褲瑤人紛紛在朋友圈里轉發(fā)著這則喜訊。
曾經(jīng)藏在深山
如今后繼有人
7月29日,懷里村村民在家門口觀看了紀錄片《染色的季節(jié)》,這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在南丹舉行的紀錄片巡展活動,村民們已不是第一次觀看反映白褲瑤人生活的紀錄片。為白褲瑤留下影像資料,是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文化記憶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2006年,大學畢業(yè)的何春應聘至南丹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工作。隨著對“文化記憶工程”的持續(xù)參與,拍攝視頻資料、整理白褲瑤經(jīng)典古歌謠錄音、走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解白褲瑤文化,何春對本民族文化的感情愈加深厚。
2011年8月,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廣西生態(tài)博物館攝影攝像培訓班”,陸小元以村民身份參加。10天時間里,他學習了拍攝、剪輯等制片技術和一些紀錄片理念。
“回來后,我拍攝了第一部紀錄片《取粘膏》?!痹趶V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首屆生態(tài)博物館紀錄片影展”上,這部作品獲得了最佳影像獎。陸小元拍攝的紀錄片越來越多,他把鏡頭對準了白褲瑤人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糧倉、鳥籠、陀螺等都成為他記錄的對象。
通過參加影展和走出去交流,這些紀錄片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白褲瑤文化。
生態(tài)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組織愛好攝影的村民,一同成立了白褲瑤鄉(xiāng)村影像小組。如今,他們已完成50部關于白褲瑤的人文資料紀錄片,初步建立了白褲瑤文化影像資料庫。從2013年起,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在白褲瑤傳統(tǒng)節(jié)日“年街節(jié)”期間舉辦“白褲瑤鄉(xiāng)村影像展”,在多個白褲瑤村寨放映白褲瑤民族文化紀錄片。
文化要傳承,必須后繼有人。作為一所以白褲瑤孩子為主的學校,王尚小學承擔著傳承和保護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2013年,依托鄉(xiāng)村少年宮項目,王尚小學成立了銅鼓傳承班、皮鼓傳承班、陀螺傳承班、服飾傳承班、牛角傳承班和“勤澤格拉”舞蹈傳承班等。
穿著黑色長袖衣、及膝白色大襠褲,纏上色彩明麗的花腰帶,拿上陀螺和綁繩,何光斌的陀螺傳承班開課了。急速旋轉的陀螺竟能在他的腳背、手背、手心、額頭和指頭上自由旋轉,引得孩子們一陣陣歡呼。每周,孩子們十分期待何光斌的課。和他一起給孩子們傳授白褲瑤文化的還有皮鼓傳承人黎芳才、銅鼓傳承人黎政軍、服飾傳承人何金秀等。
王尚小學一樓寬敞的大廳里,黎靈、岑美芬、蘭志榮和韋永軍正聚在一起,用瑤語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壯族學生莫東怡和韋江麗在一旁跟著哼唱?!鞍籽潿帥]有文字,語言的保護就尤為重要。”陸朝金介紹,下一步,王尚小學將繼續(xù)通過教授瑤語歌等方式,探索瑤語保護之路。
“發(fā)展是對文化最好的保護?!瘪裣日f。幾年的全心投入有了回報。如今,不僅白褲瑤的孩子們掌握了本民族的技藝,更加認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其他民族的孩子也喜歡上白褲瑤文化?!扒跐筛窭币脖环Q為銅鼓舞,是白褲瑤民族文化重要的代表性象征之一,2014年11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孩子們帶著《勤澤格拉》《陀螺炫技》等節(jié)目走出學校,參加河池市文藝匯演、廣西60周年大慶演出、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等。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南丹、走出廣西,更加自信,更加開朗,也讓更多人見識到白褲瑤文化的魅力。
這種情意更動人(記者手記)
在南丹采訪的幾天,我遇到了幾撥到訪的客人:廣西民族博物館紀錄片巡展的工作人員、廣西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群培訓班的師生、來自倫敦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生。他們中的有些人已不是第一次來南丹。被問及對這里的印象,他們不約而同用了“動人”一詞。
的確,這是一片動人的土地。這里的山水動人,風光旖旎,徐霞客也曾在此流連忘返,贊其為“粵西第一奇勝”。
更動人的是這里的人文風景。
南丹縣境內居住著壯、漢、瑤、苗等12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4。在這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各民族人民之間彼此尊重、守望互助、攜手共進的情意。這種情意滲透在各民族扶貧干部、群眾對白褲瑤群眾的悉心幫扶中,這種情意已在里湖鄉(xiāng)王尚小學的孩子們心底生根、萌芽,這種情意在人們對白褲瑤文化的欣賞與保護中流淌……
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多彩而珍貴。為了保護和傳承白褲瑤文化,許多人默默堅守,不懈努力,他們中既有非遺傳承人,也有文化工作者,更多的是大石山區(qū)里普普通通的瑤族群眾。白褲瑤的文化基因在一個個生活細節(jié)里存續(xù)、延綿:那是婦女手中五彩絲線織就的花紋,是“勤澤格拉”中深邃悠遠的鼓音、氣勢宏大的鼓陣,是在孩子們手下飛速旋轉的陀螺,也是白褲瑤人口耳相傳的細話歌。
更讓人感動的是,白褲瑤人在堅守的同時,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他們學習、創(chuàng)業(yè)、走出去,為追求幸福生活而奮斗。
在白褲瑤群眾的新家里,孩子的獎狀總是被張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它們被視為一個家庭的榮耀,也折射出白褲瑤人教育觀念的改變。白褲瑤孩子們的身上承載著這個民族的希望:通過教育改變一代人。這些孩子既與父輩一樣,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對本民族文化充滿自豪,又與父輩不一樣,他們成長于新時代,接受現(xiàn)代化的教育,為自己積蓄看世界的能力。(記者 尹 婕)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